“铁字号”帮扶记:新疆和田县的乡村振兴实践
和田县中小学师生坐火车赴北京开展研学之旅。中国网发 国铁乌鲁木齐局供图
中国网9月25日讯 (记者 唐佳蕾 通讯员 张景程 陈继伟)“能坐上火车去北京看升旗,我特别激动。”近日,新疆和田县七年级学生穆开热木·依明尼牙孜和该县100名师生一起,搭乘列车前往北京,开启为期11天的研学之旅。这趟旅程不仅是孩子们眼中的远方,也是新疆铁路部门持续助力边疆地区发展实践的缩影。
和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山区占95%,绿洲仅占1.3%,人口超过35万。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曾长期制约当地发展。
变化始于1994年。那一年,新疆铁路部门启动对和田县的对口支援。31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5亿元,实施精准帮扶项目327个,推动和田从贫困县逐步转变为新疆乡村振兴的示范县。
“从前在家种地,一年收入1.2万元。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收入翻了一倍,还能照顾孩子。”罕艾日克村村民布海迪且·艾山说。
金火车农业科技公司开发的杯茶、每日坚果等40余种产品。中国网发 国铁乌鲁木齐局供图
近年来,新疆铁路部门创新帮扶模式,通过推动旅游、加工、种养殖等“铁字号”特色产业园,打造集乡村旅游、农家餐饮、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广场,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500余个。在和田县罕艾日克村,产业基地生产的红枣糕、核桃饼、牛奶馕等产品,已销往全国12个城市。2024年,该基地实现销售额4000万元,罕艾日克村也成为和田地区知名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5424元。
“现在变化太大了!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水不好喝,现在不仅环境好了,还有铁路帮我们建工厂、找工作,铁路帮扶就是带领我们致富的‘金火车’。”达奎村村民麦提图尔迪·麦麦提敏说,以前,他总为生计发愁,如今他已成为‘铁字号”面粉厂里的一名工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此外,新疆铁路部门还发挥渠道优势,通过铁路电商平台、铁路站车帮销渠道、流动销售车和销售专柜等途径,持续拓展和田农副产品的销路,2024年直接采购1356万元,帮助销售4120万元。并同步开展助学助医、综合素质技能培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巩固帮扶成效。31年来,累计招录千余名南疆毕业生,安置转移劳动力1200余人,让“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成为现实。
“31年来,我们亲历了帮扶村的巨大变迁。”新疆铁路驻和田县工作队总领队陆战平说,铁路帮扶的12个村已于2020年全部脱贫,2024年村集体收入较2019年翻了一番多。
天山雪莲和田玉龙号列车流动巴扎。中国网发 国铁乌鲁木齐局 供图
同时,新疆铁路部门积极打造“天山雪莲”服务品牌,持续提升公益性“慢火车”和“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列车服务质量,新增“乡村振兴号”列车,开办 “列车巴扎”,为沿线民众带来更多便利。货运方面,常态化开行喀什—乌西集拼集运班列和喀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中亚班列,新增3列乡村振兴、城际班列,满足南疆外运货物运输需求,2024年南疆地区出口货物就达7.2万吨。
随着和若铁路的开通运营,洛浦、策勒、于田等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建设期间,项目优先使用当地机械、建材和生活物资,雇佣劳动力超过6000人,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与增收。
如今的和田,产业渐兴,乡村日新,百姓生活稳步改善。在“金火车”这一强劲引擎的带动下,正承载着机遇与希望,轰鸣向前,引领这片热土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张亮

文化观察: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网文越来越“上头”?
英国作家在键盘上敲下“系统提示:获得上古神器”,巴西读者为文中主角突破境界彻夜追更,韩国创作者将“阴阳五行”融入本土奇幻小说——这场始于数字屏幕的文化共振,正在突破单一的内容传播模式,走向共创与开拓世界文化新形态的崭新阶段,成长为世界级的文化现象。
2025-09-29

“铁字号”帮扶记:新疆和田县的乡村振兴实践
“能坐上火车去北京看升旗,我特别激动。”近日,新疆和田县七年级学生穆开热木·依明尼牙孜和该县100名师生一起,搭乘列车前往北京,开启为期11天的研学之旅。
2025-09-25

三型舰载机弹射起飞 背后的电磁弹射技术有多硬核?
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背后的电磁弹射技术功不可没。那么,这一技术到底牛在哪儿?
2025-09-25

前8个月外贸量增质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强引擎”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累计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
2025-09-12

非凡“十四五”: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
“十四五”是聚力改革攻坚的重要历史交汇期,5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带来了蓬勃活力。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