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期刊(侨刊)发展研讨会暨华裔杰出青年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
跨越百年:从纸媒信使到数字文化枢纽
5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期刊(侨刊)发展研讨会暨华裔杰出青年交流活动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来自广东、福建、湖南、陕西和香港、澳门地区的69家期刊(侨刊)代表,以及暨南大学优秀青年学生代表近百人。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钟日升出席活动并讲话。福建省期刊协会会长卓少锋致辞。广东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李阳春为获奖单位颁奖,福建省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二级调研员陈琳,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侯兴泉,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副院长刘华,湖南省期刊协会名誉会长欧阳勋,香港期刊传媒公会秘书长、《镜报》总编辑盛一平,广东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振武,广东省潮人海外联谊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范思斌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会上,向广东省侨联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颁发“侨刊发展特别贡献奖”,并向11家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颁发聘书,聘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侯兴泉院长担任侨刊委员会顾问。研讨会由广东省期刊协会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共同主办。
5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期刊(侨刊)发展研讨会暨华裔杰出青年交流活动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
来自广东、福建、香港《闽商》《南风窗》《晋江乡讯》《广州华声》《中山侨刊》《华侨青年》《人之初》《城市观察》《源流》《家庭》《敦睦侨刊》《镜报》等期刊围绕“数智转型,文化出海,青年传承”的主题展开研讨。研讨会分别由广东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熊哲文、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方李瑾主持。
会议现场
广东侨刊办刊历史超过百年,从辛亥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150家侨刊乡讯发行覆盖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海外侨胞3000万人,年发行量达2600万份,发挥连接世界的文化纽带作用,让海外侨胞了解祖国增强民族感情。
面对侨刊读者老龄化,传播渠道依赖纸质传递,内容同质化严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侯兴泉指出:当乡愁记忆遇到z时代,侨刊必须实现从“文化邮差”到“数字桥梁”的蜕变。
侨刊要成为文明对话的“解压阀”,广东省侨联副主席钟日升强调“用海外青年听得懂的数字语言,讲述中国现代化与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层共鸣”。
专题发言的期刊代表就媒体的内容生产到价值塑造,从单向传播到生态构建、数字转型、协同创新、资源整合以及运营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进行广泛的深度交流。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方惠为数字技术学习,详细讲解DeepSeek在媒体内容制作上应用。
新任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主任、《华夏》杂志总编辑刘迪生做广东省侨刊发展工作报告,他指出广东侨刊不仅成为侨乡文化的活态标本,更要在新时代焕发出跨媒介传播的活力,侨刊委员会要加强对侨刊发展的研究和采编人才的培养,团结引领全省侨刊更好地为侨界服务,为国家大局服务。
研讨会期间,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
研讨会期间,广东省期刊协会侨刊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研究近期的工作安排,由《华夏》任主任单位,《广州华声》《华文学苑》《时代潮人》《广府人》《中山侨刊》《惠州乡音》《肇庆侨刊》《白云侨讯》《深圳侨报》《敦睦侨刊》等10家侨刊任副主任单位。
最后,广东省期刊协会会长陈彤彬在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是一个跨地域、跨类别的期刊交流学习活动,广东、香港、澳门、福建、湖南、陕西等地期刊(侨刊)首次一起探讨期刊发展新范式,是侨刊向不同类别期刊学习的好机会。他在讲话中向80多岁的《源流》杂志社社长谢佚芳的奋斗精神以及杂志取得的成绩表达敬意。希望各期刊(侨刊)共同努力,用创新拥抱时代,奋斗创造辉煌,不断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张亮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会谈
5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2025-05-14

习近平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5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2025-05-14

彭丽媛同巴西总统夫人罗桑热拉参观中国国家大剧院
5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和陪同巴西总统卢拉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总统夫人罗桑热拉参观中国国家大剧院。
2025-05-14

超5300米 我国页岩气井垂深纪录刷新
5月13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位于四川盆地的一口页岩气探井,探井垂深超过5300米,刷新了我国页岩气井垂深纪录,为我国超深层页岩气勘探提供借鉴经验。
2025-05-14

习近平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5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