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新网12月5日电 农业农村部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进展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杨鹏介绍,土壤普查可以查明土壤的类型、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利用结构和耕地的利用方式跟四十年前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亟需掌握当前土壤质量的状况,为土壤科学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基础支撑,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总体而言,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守住一条红线。即守牢我们的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强,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的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已经摸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耕地质量的“全面体检”。
二是提供一个支撑,即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土壤肥力与健康指标数据做支撑。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需要详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指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需要土壤养分指标数据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更离不开土壤大数据的支撑。
三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即保护环境,发挥土壤资源生态功能。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用地的土壤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区域农田土壤退化问题突出,有的地块土壤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土传病害加剧,都制约了土壤多功能的发挥。全面掌握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土壤性状,可以有效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的功能。
四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即优化农业生产布局,高效利用土壤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水土光热等资源的利用率。有土壤普查的基础数据作支撑,有利于推进农林牧业生产布局优化,因土适种、科学轮作,农牧结合,因地制宜,多业发展,实现既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保食物多样,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张亮

习近平就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向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致贺电
10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电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祝贺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
2025-10-10

今天起,2026年考研开始预报名
根据《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2025-10-10

四川盆地北部至华北等地多降雨 江南大部华南北部仍有高温天气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华北中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湖南、江西等地持续高温。预计未来三天,四川盆地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等地多降雨,关注对秋收秋种、交通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江南等地关注高温天气及影响。
2025-10-10

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将陆续进驻
记者10月9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按照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工作安排,11月份,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将陆续进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年度考核巡查。
2025-10-10

24.33亿人次!国庆中秋假期中国交通出行创历史新高
交通运输部10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日均同比增长6.3%,创历史新高。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