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50万人参加国考,年轻人考公看重什么?
12月1日,2025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共298.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258.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7%,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1。
年轻人考公看重什么?本次国考招录及报名呈现出哪些趋势?
12月1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初中部国考考点外,考生抓紧时间复习。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考公更看重什么?
1日上午,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结束后,参加本次国考的考生陆续走出考场,有考生神色匆匆地赶回酒店复习,还有考生在路边一边翻看资料一边吃饭,为下午的申论考试做最后的准备。
考点外,考生张同学告诉中新网,他报考的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边防警察的岗位。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考,为此付出了三年的备考时间。毕业之后,他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谈及边防警察的辛苦,他直言“我还年轻得很,能吃苦”。在家人的熏陶下,他对边防警察的工作内容有一定了解,也比较向往,“边防警察是捍卫国家领土安全的坚实力量,如果能‘上岸’,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双腿去丈量祖国的边境线,守护人民安居乐业”。
考生蔡同学对待公考有同样的想法,报考警察岗位,穿上藏蓝色的警服是他的职业理想,也与自身条件较为相符,因此对于选岗方向比较明确。
“我的性格比较踏实,在家人的影响下对警察这个职业也比较了解,再加上我是学思政专业的,政治素养也比较有保障。此外,很多人民警察都处于执法一线,对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较高,为此我也做好了准备。如果能顺利‘上岸’,我会认真对待这份工作。”
12月1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初中部国考考点外,考生抓紧时间复习。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招录倾向基层和应届生
2025年国考的招录规模和报名人数皆创下历史新高。本次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其中,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有2.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皆占招录总人数近七成。
“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招录倾向于基层是一个重要方向,另外,大量针对应届生,尤其是本科应届生的招录计划,也是本次国考设岗的特点。”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李曼卿说。
他还表示,以往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岗位还存在一些顾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毕业生也开始投身于基层建设。
本次国考报名阶段,共有341.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
李曼卿指出,2020年国考报名人数超143万,今年超340万,人数在短短四年内迎来非常大的增长。
12月1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初中部国考考点外,考生抓紧时间复习。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争取每一次机会”
考场外,考生和前来陪考的家属向中新网谈到了自己的就业观。
“考试有得就会有失,国考并不是一考定终身,我会乐观地看待这次考试的结果。”第二次参加国考的蔡同学表示,如果没能‘上岸’,他会通过本次国考了解今年的考情,有针对性地为接下来的省考做准备。
考生李同学则谈到:“我接下来会继续参加各类考试,但就业方向不只是公务员一条路,无论是考研、考公还是参加企业招聘,只要有机会就会去争取。”
“回老家工作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前来陪考的张先生提到,他和女朋友都希望回到家乡工作,正积极地准备国考和选调生考试,一方面离父母比较近,另一方面经济压力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大。
李曼卿表示,相对于今年考研人数的下降,国考人数进一步上扬,说明整个大学生及年轻人群体的就业观,还是以工作为主。
“与此同时,我们也提倡就业的多元化,就业不一定都进体制内,进入企业或创业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不一定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责任编辑:张亮

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亮相
8月11日,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登上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吉儿”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合作研制,能够精准识别花朵、伸出机械臂轻柔完成杂交授粉,代替工人完成全流程育种工作。
2025-08-13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再提速
日前,中铁十一局承建的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B2标“粤海环北7号”全断面敞开式硬岩掘进机(TBM)掘进突破700米,项目施工从启动适应期迈入高效推进期。
2025-08-13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通电话
2025-08-12

甘肃榆中:武警官兵冲锋在救灾一线
8月11日,武警甘肃总队继续投入400余名兵力在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村、马莲滩村、小康营村等地开展失联人员搜寻、居民区清淤、物资转移、医疗巡诊等任务。
2025-08-12

直击上海首条穿越长江轨道交通铺轨:地下动脉托举超大城市发展
夏秋之交,在位于地下30余米的越江大盾构浦东转换井内,一辆运送铺轨物料的新能源车以15公里的时速稳稳地行驶在隧道中,数名工人正在进行预制板铺设。这条正在建设的线路就是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在此之前,上海地铁从未进行过如此长距离的江河穿越。
2025-08-12